(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南京12日電)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今天在南京大學演講時,巧妙透過講述親身經歷和小故事,向學子介紹台灣民主監督讓官員不敢濫權舞弊等普世價值,「政治人物感受到壓力,正是民主的價值」。

他強調,兩岸要有進一步發展。兩岸交流寬度深度能否加強,兩岸青年學子應從各種互動開始,培養出更務實的認識與政治互信,尋求真正共識。

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11日至14日訪問大陸南京、上海。他12日在南京大學發表公開演講,南京大學歡迎時,以「王郁琦主委」來稱呼。

在演講中,王郁琦從自己的學生問他擔任陸委會主委後會不會覺得壓力很大、感覺很委屈?談到台灣重視新聞自由、言論自由和國會充分監督的制度。

但王郁琦強調,「民主政治雖然不完美,實行上也不是沒有缺點,但台灣因為實施民主政治,讓官員因為受到監督而不敢舞弊,這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。」「事實上,政治人物感受到壓力,正是民主的價值。」

他也從淡江大學師生為一名就讀陸生籌措醫療費,談到自己因而體認「人情只能救急,制度才是根本」,因而推動陸生納保。

王郁琦從引述羅家倫的高見,談到台灣民眾所生活的自由與民主社會,是在經濟發展之外,大家共同的期待。所以不僅僅是陸生的人權要一視同仁,包括大陸配偶權益保障、人道探視議題的優先研議,都代表台灣社會所重視的價值。

演講一開頭,王郁琦也談到與南京大學在1990年結下的特殊緣份,因為24年前在新加坡的辯論賽,他代表台大有機會和南京大學一群優秀青年朋友結識。

王郁琦笑稱,當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辯論賽,台大與南京大學的辯論決賽題目是「人類和平共處是可能實現的理想」,台大擔任反方,力主不可能。但他當時沒想過,未來會將促進和平做為職業或志業。

他說,「當我在前年接任陸委會主委,任務就是尋找海峽兩岸和平相處的可能,」引起現場掌聲。

王郁琦指出,1990年依舊是兩岸劍拔弩張,和平可以說是難以企及的現實;代表隊當時晚上有門禁管制,可是「在強大的門禁也擋不住年輕人想要相互認識、相互了解的熱誠」,台大和南大同學彼此陌生,卻一見如故,也讓他體會兩岸文化、社會、教育有太多隔閡,熱情善意卻能增進彼此理解,務實面對差異,創造更多共識和合作機會。

王郁琦表示,最近注意到大陸有許多關於中華民族復興的討論,但在復興中華文化的努力過程中,台灣民眾希望看到的是:要發展的不只是軍事強權,而是以王道精神,促進周邊區域和平;要增進的不只是經濟發展,而是以人本精神,創造富而好禮的社會;要讓中華文化發揮嶄新創意,以軟實力影響全世界。1030212

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發表留言